《生活的理想频道》:26 岁买房、30 岁年薪百万的她,为什麽毅然搬到苗栗乡下生活?

Home > binance币安官网地址 > 《生活的理想频道》:26 岁买房、30 岁年薪百万的她,为什麽毅然搬到苗栗乡下生活?

《生活的理想频道》:26 岁买房、30 岁年薪百万的她,为什麽毅然搬到苗栗乡下生活?

曾经,年仅 26 岁的蔡致蕙,透过学生时期累积的金融知识,在新北入手了第一栋自己的房子。三年後她卖掉房产,获得了两倍以上的利润,接着来到 30 岁,年薪突破百万关卡,第二次换购房产,入手了一间价值超过一千七百万的房子。

在这个充满低薪与无力感的「厌世代」里,致蕙的经历无疑亮眼,令人羡慕。但是,不过几年时间,致蕙却毅然决然抛下光鲜亮丽的台北,从一个信义区的上班族,举家搬到苗栗三湾一处砖造小屋,在山河、鸡猪、野菜之间,开启了自给自足的乡下生活。

究竟为什麽她要抛弃舒适的都市,一家四口搬到朴实无华的乡村呢?

前阵子台湾大闹蛋荒,市场鸡蛋大缺货,就连楼下传统早餐店的阿姨也摇头叹气,说今天没有蛋饼。但是,我却在致蕙分享乡下生活的 FB 粉专「林也小院 Lives Yard x 心屋」上,看见她们一家捡拾着放养的无毒鸡蛋,丝毫不受外界蛋荒影响。

其实是到了乡村生活後,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丰饶。在致蕙打造的林也小院里,一年四季都不担心食物的匮乏,蛋鸡产出新鲜的蛋,树上结出饱满的柑橘,园里生长大量野菜,更别说附近的邻居时不时提来整袋的自家种植蔬菜水果,用美食来敦亲睦邻。

 

 

而致蕙一家人,就在这拥有 50 年历史的红砖老屋里,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丰盛的寒暑,至今已来到第五个年头。

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充实感,与都市中的物质泛滥,有着本质上的巨大差异。

曾经在台北房地产业打滚的致蕙,其实小时候在南投埔里乡下长大,「从小没有 3C 和玩具,只有大自然的花草树木、虫鱼鸟兽带给我的美丽惊奇与陪伴。」致蕙回忆。虽然长大後进入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业,但她的心中始终记得那片森林吹来的风。

天性向往简单,喜爱探讨事物本质的她,在多年操作财务杠杆、房产买卖之後,渐渐体悟人不应该把居住的地方,当作累积财富的投资工具。「我开始正视『家』的真实意义,各方评估後,放弃我已操作熟悉的投资思维,决定开始寻觅一块土地当成自己和孩子真正的家园,可以继承足以留存到身後的『无形价值』,与落实爱护自然环境的心意。」而最後,她找到了位在竹南、头份附近,离海边很近,周围有山有河环绕,自成一片天地的苗栗三湾。

对许多都市人来说,乡下或许代表了「无聊」,但致蕙却有截然不同的想法。「都市里的『无聊』有一种空虚的感觉,除了流动的人群,比较少能感到『生命』多样的活力,以及可以在环境中展现个人『创造』的空间弹性。」致蕙说,「我也观察到孩子们因为被强迫和要求跟上某些群体和要求、加上各种环境的限制和压力、一切以『钱』挂帅,会被迫寻求单一价值,慢慢失去自发性和自主性,大人也是,除了被要求的『工作』外,对其他的事物会感到了无生气和失去动力。」她说。

的确,许多都市人虽活在丰衣足食与高速便利中,却仍承受着心灵匮乏与茫然焦虑的痛苦。或许正如致蕙感叹,我们在成长过程中,被灌输了太多制式的观念,但这些观念又不见得符合未来,期待与现实的落差,使我们在人生中感到迷失。

然而都市生活缺乏的,大自然却默默教会了我们。「乡下的生活有趣的是,因为没有了都市的便利性,所以许多创造力会开始回归到自己身上,开始会尝试自己制作生活上的大小事,思考自己产出的可能性,把日常生活的主导权回归到自己,也多了尝试和犯错的空间。这样的生活充满创造的动能!」致蕙说。

佛洛姆在经典之作《爱的艺术》中,直言发展「创造性人格」,是体现「爱」的实践方式,而致蕙在林也小院经营的生活,处处是创造,处处是爱。

光是林也小院,以及後来致蕙在附近打造、专门用来展售当地产物与活动交流的「心屋」,都是当地人与志同道合人士协力建成,平时,附近邻居也时不时拿着自耕的蔬菜与无农药水果,彼此无偿分享,致蕙不禁感叹:「我们的日常真是极其的丰盛,乡间的物资往来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任。」

 

为了善用自然资源、款待家人亲友,致蕙也学会制作各式各样的好料。

例如某日收到邻居自栽的高丽菜,她便带着孩子,从面粉开始做水饺皮,馅料混合了高丽菜、米粉、豆乾渣与晒乾长豆等,包成一个个饱满又营养的美味饺子,一整个下午,不仅孩子玩得不亦乐乎,家人也一起度过难忘时光。

有年冬天,林也小院的厨房因整修暂时停用,一家人於是决定到屋外生火,运用了附近邻居便利商店的即期豆浆,以及园里收割的无毒蔬菜,煮了一锅香浓的豆浆味噌锅,另外还烤了紫地瓜、用小院鸡蛋炒了满满一盘番茄紫米蛋炒饭,并从树上随手摘下多汁的橘子品嚐。吃完了丰盛的晚餐,一家人在温暖的火堆边休息,大人拿出手碟来演奏歌唱,孩子也安静地聆听,默默享受着幸福流动的一晚。

什麽是爱?爱就是有意识地创造爱的行为,让喜爱的人事物包围环绕,透过付出、照顾与体谅,让深层的良善连结成长茁壮。

有一次,致蕙从外面回到家,发现读国小六年级的女儿竟然用家里种的洛神、鸡蛋、柑橘与百香果,烤了一盘色彩缤纷的创意蛋糕,致蕙一吃大感惊艳,直呼女儿是天才,身为妈妈实在是太有口福了。

对於教育,致蕙说:「我并没有预期或设定小孩以後会成为怎样的人、选择过怎样的生活,孩子的美好在於他本质上代表着的是我们没办法拥有、也无法设想的未来,而我知道我所能给他的只是让他在往後遨游在那我未知之地时,知道自己从何而来、知道所有一切都离不开天地的赐予。」

致蕙给予孩子的,不是制式、僵硬甚至不合时宜的标准,而是「创造性人格」的心理技能。就像从小在广阔天地间长大的她体悟的,大自然能为我们奠基强大的「隐实力」,包括洞察力、适应力、幸褔力、创造力等,而这些与人的本质连接的素质,将成为我们内心的指南针,让我们在无常与混乱的世界里,无论遭遇什麽风浪,都能保有自己的节奏与方向感。

这也是致蕙一开始决定离开城市的原因。

「我想先建立安全的时空,让孩子了解自然的本质样貌,以及自己的根本需要,奠基了这些基础後,仍有向上选择消费与否的自由空间,而非被群体消费主义的恐惧和匮乏、比较或误把『想要』当『需要』的盲目牵动着。」致蕙说,「如果生活在城市,我觉得适时的转换环境是必要的,包括轻便的旅行、踏青、思考、感受自我的需要、尝试断食或自煮、试试看一天不外食等等,给自己一个『放空日』,断绝外部干扰,重新找到生活的步调和自主的选择权。」

林也小屋的中央,有一处透天光的空地,站在家里面,只要天气好,仰头就能看到星星。
身边围绕着深爱的事物,人与人之间深刻连结,家人被土地喂养着……这是致蕙理想生活的面貌。

许多都市人常常说,「退休後再搬到乡下。」但致蕙却认为这样的「梦想」其实不切实际。「到乡下最大的困难之一,是原本在都市熟悉的人脉、支持系统与人际圈顿时打回原点,就连我待在城市的时间也不算很长都觉得很难适应,何况花了大半辈子熟悉的圈子呢?」致蕙说,「更别说大量的身体劳动,还有技巧的重新锻链了。另外还有『自然文盲』的问题,虽然自己乡下长大而且特别关注植物花草等自然资讯,算是比一般人都熟悉和适应自然的环境,但一开始仍因为脱离自然的落差让我看着环境有一种茫然感,但还好都只是一时,後来都能充分认知、适应良好。」

理想生活的打造,永远不是「以後」,而在「现在」,重点只是你是否真正厘清了你当前人生的优先顺序,抑或一切只是纸上谈兵?

或许答案就在致蕙於林也小院官网上写的:「做对的事真的能赚钱吗?如果真的可以的话,做之後世界真的会变更好吗?我们一起走上这样的实践、以求给出自己的答案!」

 

「 那是我年轻时一心向外寻找美食时所疏忽掉的美味。当我们不停向外寻找时,会产生没有金钱买不到的东西的错觉。但如今我认为,家常菜的厉害,在於它才是塑造这个社会、传承精心培养的美味,而且是其人死後即消失不见的唯一绝对味道。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後,一定会吃腻家里的食物,经常买外面的东西吃,或是放学时在外面解决晚餐,或吃垃圾食物,总要这样绕过一圈後,才会发现这一点吧。」

—— 吉本芭娜娜 《食记百味》

苗栗是一个拥有好山好水的地方,致蕙推荐了我们一些与家人有过美好回忆的私房景点,下次到苗栗一带旅游,不妨亲自造访看看吧!

– 苗栗南庄的山行玫瑰&鹿场大山的七分醉:「都是有美丽景色又好吃的餐厅!」

– 阳光花语:「是在台三线上有家小小的、门口很难找到的私密餐厅,算是可以吃点心饮料,又可以晒太阳的悠闲地方,老夫妻也经营了好多年了。」

Read More

>>>《生活的理想频道》:这对母女,打造了 8 万人追踪的美好生活纪录「食瘾,拾影」

>>>《生活的理想频道》:拒绝铺张浪费的他们,举办了一场另类的「咖哩婚礼」

 

Art Design : Chara

• 报告错误 Report Mistake© A Day Media Limited. 版权所有,不得转载


FOLLOW US

A Day Magazine 时尚生活杂志

A Day Magazine 时尚生活杂志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